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会议预告 >> 正文
2017年“图书馆学术论坛”征文通知
发布时间:2017/7/25 9:08:00 点击数:1449 

  为鼓励图书馆馆员参与科研,上海市图书馆学会、上海市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拟于9月中旬举行2017 年“图书馆学术论坛”,旨在通过论坛,提升馆员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以科研促进业务,以业务带动科研。

  论坛将发布选题指南,馆员提交参会论文后,论坛举办当天将请图书馆学相关专家,以及图书馆学专业期刊主编对参会论文进行专业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论坛结束后,优秀论文将以专题组稿的形式推荐相关图书馆学专业期刊发表,其它论文则由《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择优发表。

  本次论坛以上海地区馆员为主,也欢迎全国各地图书馆馆员积极参与。

  主办单位

  上海市图书馆学会

  上海市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

  承办单位

  《图书馆杂志》

  《信息与管理研究》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

  论坛时间

  9月中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参与对象

  上海市及全国各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以及科研图书馆青年馆员

  投稿注意事项

  1.截稿时间:2017年8月31日

  2.联系电话:021-64321857

  3.联 系 人:刘晓霞

  4.投稿方式:论文以word文档的电子邮件附件方式提交,文档名称与邮件主题格式均为“2017年图书馆学术论坛-选题方向-论文题目-姓名-单位-联系方式”

  5.投稿邮箱:shtq@shnu.edu.cn

  选题方向

  根据图书馆当前学科发展和业务开展情况,拟形成如下五个方向的选题:

  1. 基础理论方向。优秀论文组稿后在图书馆学相关杂志上发表。

  2. 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方向。参加2018年“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征文,优秀论文组稿后在图书馆学相关杂志上发表。

  3. 馆藏与出版方向。参加2017年“馆藏与出版”论坛征文,优秀论文图书馆学相关专业杂志发表。

  4. 阅读推广方向。优秀论文组稿后在图书馆学相关杂志上发表。

  5. 学科服务方向。优秀论文组稿后在图书馆学相关杂志上发表。

  

上海市图书馆学会

  上海市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

  2017年3月6日

 

  附:选题指南

  一、基础理论与文献整理方向

  1.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方向(参照《图书馆杂志》2017选题方向)

  (1)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探索;

  (2)现当代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回顾;

  (3)国外图书馆学思想译介与研究;

  (4)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在图书馆学中的运用;

  (5)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方法的研究;

  2. 文献整理理论研究

  (1)文献整理在图书馆学理论框架中的地位研究

  (2)目录和索引在文献整理中的地位研究

  (3)文献计量学在文献整理中的地位研究

  (4)文献学在文献整理中的地位研究

  二、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方向

  文献整理研究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根据人物、专题等角度对馆藏文献进行挖掘和加工,把有价值的文献呈现出来。其成果一般是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三次文献以汇编和综述为多。一种是对某一批文献或某种书的版本流传进行研究。如果要以论文形式出现,一般是后一种类型,以下选题围绕民国文献研究展开。

  (1)民国文献保护研究:针对民国文献的保护方法、保护措施、保护技术(如纸张脱酸技术)进行探索与研究。

  (2)民国文献的普查及收藏情况:梳理民国文献在海内外公私藏家手中的收藏情况,排摸家底。

  (3)民国文献分类研究:按照形态类别(如图书、杂志、报纸、档案等)进行研究;很多收藏机构对民国文献的分类并不采用《中图法》,也可讨论各种分类法的优劣和《中图法》对于民国文献分类方面的适用性。

  (4)民国文献目录索引编制研究:研究各种目录之间的关系、收录的范围、编制方面的缺陷,以及编制新的民国时期文献目录索引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

  (5)民国文献的检索与利用研究:对于如何高效地检索、充分地利用民国文献进行探索研究。

  (6)民国文献数字化研究:对民国文献数据库数量与质量进行对比研究(收录数量是否全面;是否具有特殊有效的检索途径;白描及识别质量是否适用等);就民国文献数字化的要素、数字化的技术要求与规范标准、数字化的成果利用等进行探讨。

  (7)民国特种文献研究:如民国地图研究、民国海报研究等。

  (8)民国文献专题研究:按照主题或专题对民国文献进行研究,如民国法律文献研究、民国教育文献研究、民国艺术文献研究、民国医学文献研究、民国科技文献研究等。

  (9)民国文献的研究状况研究:可以依据某学科专题对民国文献目前研究状况进行综述和分析。

  (10)民国文献的影印出版状况研究:对民国文献的影印出版状况进行汇总分析;对有价值的文献没有被影印出版的状况进行分析。

  三、馆藏与出版方向

  2017年的“馆藏与出版”论坛将继续秉承实证研究方法的传统,探讨如何在当前的文献生产状况下寻找到有价值的文献,并希望在图书馆资源建设理论与方法研究领域有新的突破。

  本年度研究方向略有调整,更多地关注与当前馆藏发展关系紧密的电子图书出版话题,同时要求加强提炼馆藏文献与系统文献等质量测评的方法论研究。

  1. “纸电融合”出版发行趋势对文献资源建设的影响

  (1)近年来,全国书商积极进入电子图书发行市场,如超星的“书世界”、人天的“畅想之星”、三新的“田田网”、北京的“中文在线”,新华传媒的“E店”,等等。建议从图书质量、发行时滞、阅读平台等不同侧面,对各类书商的电子新书发行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各种发行方式之间的异同,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一步探讨图书馆配置电子图书的基础方法,探索电子图书馆藏的当代效用和长期价值。

  (2)调查当代中国“纸电同步”或“纸电融合”的出版、发行方面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作为当代图书发行的一种发展大趋势,需要了解发达国家在图书纸电同步发行的成功案例,分析中外图书市场和用户需求的不同特点,寻求快速通向成功之路的有效方案。

  (3)读者决策采购(PDA)在我国电子图书发行领域的发展前景分析。PDA源于欧美国家图书馆的电子图书采购,需要追踪先行国家图书馆在PDA方法实践中的得失,分析中国图书馆的用户需求差异,探索PDA在中国“纸电融合”出版环境中的实践路径。

  2. 关于馆藏或系统文献的质量测评方法论研究

  (1)馆藏文献或系统文献的质量测评方法研究是本论坛创设以来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九年来,全国图书馆同行运用多种实证研究方法,如引文分析法及H、R指数分析法、要素分析法(以核心出版社、核心作者等要素分析以判断相关文献质量)、书目核对法、图书馆统计法、读者调查法(包括图书馆读者和社会读者)、内容分析法以及知识图谱技术等,对馆藏文献或系统文献的质量进行科学测评。应用的方法各有所长,各种方法的效用也有差异。建议选择若干方法进行整体效用分析,研究各种方法的综合应用。

  (2)探索建立规模集藏文献的质量测评系统方法,研判文献资源的质量测评系统方法,将在未来图书馆学科体系中产生的影响。可以从两个角度切入。一是从多种测评方法的具体效用分析和综合,探索建立馆藏文献或系统文献的基本测评方法;二是在馆藏文献或系统文献测评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此类方法对图书馆其他社会服务项目中的应用,在实践领域寻求专业方法的更广泛应用。

  3. 历届论坛课题中需要深入研究的话题。如馆藏文献资源的合理结构研究;全国各地方出版社的专业特色与社会影响研究;关于“全品种采访”资源建设理念研究,等等,都是需要继续深入探讨的话题。

  “馆藏与出版论坛”学术委员会要求,参与本论坛活动者要继续保持实证研究的传统,以文献资源建设实践的数据调研、分析为起点,系统归纳各自岗位实践的特点,深入探索文献资源建设与发展的科学内在规律,为图书馆学专业理论进步做出切实的努力。“论坛”征文拒绝从简单粗陋设想到社会通用原理的空洞议论文字。

  四、阅读推广方向

  1. 阅读推广理论研究

  阅读推广的形式、类型、要素、方法、流派研究;不同类型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图书馆等)、不同类型机构(图书馆、出版社、其他文化机构)阅读推广比较研究;阅读推广理论发展综述;阅读推广研究现状综述。

  (1)全媒体时代的阅读推广方法研究

  (2)阅读推广人的培养研究

  (3)阅读推广在图书馆的业务地位研究

  (4)阅读推广与阅读兴趣的相互影响研究

  (5)阅读推广与素质教育研究

  (6)国外阅读推广理论介绍与研究

  (7)阅读推广效果评价研究

  (8)阅读推广现状与理论研究综述

  2. 阅读推广实践研究

  (1)经典案例、创新案例、效果显著的案例的推荐与介绍

  (2)阅读推广与图书馆空间设计或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3)阅读疗法及其应用

  (4)阅读推广方法的运用及运作策略

  (5)国外阅读推广实践与方法

  五、学科服务方向

  当前高校大力开展的学科服务是一种集主动服务、个性化服务、跟踪服务于一体的服务方式,因此,对服务对象的文献需求和文献获取方式的了解是做好学科服务的重要基础之一。以下选题即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

  1. 基于学科服务的各专业人员文献需求的比较分析

  (1)从专业角度来进行分析。各种专业的教学和研究人员对文献的需求是有所不同的,如医学专业人员比较注重文献的新颖性或时效性,比较注重外文文献;而文史哲专业人员可能比较注重中文文献或第一手文献;另外,对各专业研究人员来说,图书、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等不同类型的文献对他们来说是否同等重要。

  (2)进一步从课题角度来进行分析,不同的课题可能对文献的需求也是有所不同的。如基础性的课题和应用性的课题对文献需求是不同的。

  (3)从年龄、职称等角度进行分析。

  (4)综合以上进行分析。

  2. 基于学科服务的各专业人员的文献获取方式的比较分析。

  不同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人员文献获取方式也是有所不同的。有的主要利用数据库(是学校图书馆购置的数据库或其他渠道的数据库);有的主要来图书馆借阅纸质文献;有的主要依靠自己购书或订刊,还是两者兼有(比重各占多少)。分析时也可不仅可从专业角度,还可从年龄、职称等身份角度。

  以上选题均需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开展研究,主要可能需要利用读者调查的方法。取样的范围越大,越能说明问题。(最好不要局限在一个学校内)在大量抽样数据的基础上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这将指导馆员更好地为各学科的教学科研服务。


(文章来自北京农学院图书馆秦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