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4/11 17:40:00 点击数:265 |
|
图书馆还有未来吗?几年前就有学者提出,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个人电子设备的普及,未来人们就不再需要图书馆了。图书馆会跟报纸和杂志一样,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
然而,这几年的现实却是各个城市纷纷新建公共图书馆。杭州图书馆向社会乞讨人员开放,引发了社会的热烈讨论;天津滨海图书馆的新颖设计甚至成了一时的网红。那么,图书馆的未来究竟会怎样?未来的图书馆又会中学教育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给人们获取资源的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无需再去图书馆,只需要在屏幕上输入关键词,就可以获得想要的资源;无需在图书馆正经危坐保持肃静,在任何地方以任何舒服的姿势都能开始阅读;无需抽出整块的时间,通勤、等人、排队、甚至上厕所的碎片时间都能用来阅读。
但从功能上来说,人们依然需要一个资源收集、查找和获取的渠道。图书馆作为资源提供者的功能只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完成了。
而且在互联网的时代,信息的获取依然面临着可靠性的困扰,以及收费的壁垒。简言之,互联网上的信息虽然多,但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而优质可靠的资源往往是要收费的。而图书馆恰好可以在解决这两个难题。这也是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之路。
而在学校的环境中,信息的可靠性和费用问题更为突出。学校日益注重学术诚信,对学生日常的作业和论文中所用到的信息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的图书馆也需要对此做出积极的回应:
1. 信息的筛选者和提供者
如果说在前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意味着一个安静的阅读空间的话,那么到了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还要加上一个方便好用的网络门户。一个好的图书馆门户网站,需要能够将图书馆中所有的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整合在一起,让读者可以在各类设备上访问。
互联网时代的学校图书馆网站应当具备以下特征:
可靠性
图书馆所提供的资源应当是权威可靠的。这点在遴选电子资源时尤为重要。
学术性
图书馆应当尽可能满足全校师生在学术活动中的信息需求,根据自身情况,订阅数据库和各类资源。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应当提供包括信息检索、学术论文写作指导、论文查重等多种服务。
综合性
图书馆网站不仅需要整合各类图书和电子资源,还需要把图书馆的各项服务纳入其中。比如:师生可以通过网站及时得到图书馆职员的帮助;师生可以实时了解到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及各类空间的使用情况等。
2. 阅读、讨论环境的提供者
信息和资源可以做到数字化,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仍然需要在一个线下的场所发生。这是互联网时代学校图书馆在职能上的另一个转变:成为空间的提供者。
师生来图书馆,可能是为了寻找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也可能是为了进行一个小组讨论完成作业。图书馆在空间设计上需要尽可能考虑到读者来到图书馆的目的,从而做出相应的设计和布置。
比如:设置足够数量的讨论室;阅读空间的设计和安排;可以考虑增设休息区域供师生小憩,进行简单的社交;为低年龄学生增设不要求完全静音,但与其他区域隔开的独立阅读空间。如果空间足够大的话,还可以考虑设置展览、讲座和活动的举办地点。让图书馆成为学习和文化交流发生的场所。
3. 阅读习惯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者
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应当设置专职的图书馆老师。图书馆老师应当提供除了资料查找、学术论文写作等传统意义上的功能外,还应当扮演一定的信息技术指导者(media specialist)的角色。
学校图书馆的课程内容会包含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素养的内容,诸如:信息安全、个人隐私保护、密码管理等。同时,应当根据老师的教学设计,选择并提供相应的互联网工具(如Kahoot!,Padlet,在线协作文档)供老师选择,并提供技术支持。
图书馆老师还应当充分利用各类互联网工具和平台,引导并组织学生建立阅读习惯,培养阅读技巧。可以考虑读书会、阅读比赛、参与阅读课程等。
这些职能都对图书馆老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从而使这个岗位成为学校中一个专业且不可或缺的教学岗位。
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功能必定会发生很大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清晰认识到的,也应当是学校的管理层应当预见并加以支持推动的。事实上,在一些国际课程体系中(如IBO),将图书馆作为教学的核心部门来定位。
互联网时代,还需要图书馆吗?
是的,不仅需要,而且会更重要。
供稿丨赵冰清
编辑丨孙圆圆
网络链接:法政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