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会议预告 >> 正文
中国图书馆学会关于举办“阅读推广人”培育行动——阅读推广基础工作专题培训班的通知【2016年5月24日至26日】
发布时间:2016/4/20 8:29:00 点击数:794 

  中国图书馆学会关于举办“阅读推广人”培育行动——阅读推广基础工作专题培训班的通知

  2016-04-19

  中图学字〔2016〕21号

  各分支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学(协)会,各会员单位,各图书馆:

  继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明确表示要着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之后,李克强总理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要求,把读书作为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重要依托。“阅读推广人”培育行动,正是中国图书馆学会在长期从事阅读推广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孕育而成的。为培养一批具有一定资质,可以开展阅读指导、提升读者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专业与业余人士,中国图书馆学会搭建了继续教育体系,作为本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图书馆学会决定举办“阅读推广人”培育行动——阅读推广基础工作专题培训班,突出培训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学员通过逐级培训,逐步从基础实践向理论研究晋升,从而把所学的图书馆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馆学会

  承办单位:苏州图书馆、苏州市图书馆学会

  业务合作机构:阅树——阅读研究与推广委员会

  二、培训内容

  1.《阅读推广工作概述》(清华大学图书馆 王媛)

  2.《阅读推广项目的策划》(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赵俊玲)

  3.《读书会的运营和培育》(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赵俊玲)

  4.《推荐书目的类型和编制》(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邓咏秋)

  5.《图书馆讲坛的设计》(上海图书馆 拱佳蔚)

  6.《阅读节与书香城市建设》(苏州图书馆 金德政)

  7.《阅读推广类导刊导报的策划、编辑与传播》(南京大学徐雁)

  除上述课程外,还将安排互动与交流,专家答疑等环节,可为学员答疑解惑。学员可自选参与课后现场上机考核,拟定题型为选择、判断及简答,成绩合格者授予学员“阅读推广人”(基础级)徽标。

  三、时间和地点

  1.培训时间:2016年5月24日至26日

  报到时间:2016 年5月23日下午

  离会时间:2016年5月27日上午

  2.地点:苏州市人民路858号苏州图书馆

  四、参会对象

  从事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各级各类图书馆从业人员;从事阅读推广相关的科研、教学、生产等企事业单位人员;有志参与图书馆阅读推广事业的其他社会人员。

  五、培训费

  按照财政部、中组部和国家公务员局联合印发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执行。

  1.培训费:980元/人

  考核费(可选,不支持现场报名):200元/人

  2.住宿费和交通费由各单位承担,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3.付费方式

  银行汇款:提前将费用汇至中国图书馆学会帐号,报到现场领取发票。汇款时请注明“苏州班+单位+姓名”。

  户 名:中国图书馆学会

  帐 号:01090303200120105049050

  开户行:北京银行魏公村支行

  对于现场交费的代表,会务组将在研讨班结束后两周内,将发票顺丰快递(到付)给代表。

  六、报名流程

  请登陆中国图书馆学会网站/ ,从网站右上角“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管理与服务平台”入口注册,以“个人”用户注册成功后,从“我的首页”中点击参加的培训会议名称,进入本培训报名、缴费、选房流程,请报名代表不断关注系统审批进展。带红章纸本通知请代表在现场报到处领取。报名线上截止日期为2016年5月17日,为保证良好的会务接待服务及优质的会场听课条件,本次培训报名额满为止,请代表尽早报名。未通过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管理与服务平台报名的参会者,将无法保证会议及会务相关服务。

  七、结 业

  学员将获得中国图书馆学会颁发的《结业证书》。通过考核的学员还可获得中国图书馆学会定制的“阅读推广人·基础级”徽标,可在阅读推广工作中佩戴使用,表示是中国图书馆学会认可的阅读推广人。培训内容及结果可通过中国图书馆学会网站随时查询。

  八、报到地点

  苏州市人民路858号(苏州图书馆南广场一楼多功能厅)

  九、联系方式

  1.报名及报到处现场联系人:

  苏州图书馆 黄洁、许苑

  电 话:13962524574、(0512)65228805;

  13584814148、(0512)65220926

  E-mail:371945@qq.com、43054010@qq.com

  2.会议咨询联系人:

  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处 张章

  电 话:(010)88545563

  

中国图书馆学会

  2016年4月19日

 


(文章来自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钟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