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嘉宾

报告人简介

主论坛(一)

朱强:研究馆员,原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

曾任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管理中心主任、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管理中心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现任沙特国王公共图书馆北大分馆馆长,《大学图书馆学报》主编,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兼高校图书馆分会主任等。长期从事图书馆事业现代化的建设、管理与研究工作。

程焕文:图书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

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馆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广东图书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山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杂志》、《图书情报知识》、《图书馆建设》、美国《Preservation, Digital Technology & Culture》(《保护、数字技术与文化》)等10余种专业学术期刊编委。

殷国聪,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高等学校图书馆分会委员,云南省2018-2022年教学指导委员会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省图书馆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历任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信息学院党委书记、艺术学院党委书记,主编、参编著作、教材8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杜嘉: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研究员。
现任北京中文在线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中文在线是国内数字出版行业领军企业,杜嘉先生在中文在线主管高校、中小学及公共图书馆领域的业务。他积极推动互联网数字出版在图书馆领域的全面应用,在保护版权方利益的基础上,倡导“互联网+数字图书馆”在馆配领域的推广使用。在他的领导下,中文在线每年投入近亿元经费购买符合网络信息传播权要求的数字资源,其“书香中国”互联网数字图书馆、“云屏数字阅读机”“微信数字图书馆”等产品服务于国内2000多家高校和公共图书馆、40000多所中小学校,“书香清华”“书香北大”“书香人大”等数字阅读平台获得了社会各界及广大读者的广泛赞誉,而且数字图书馆也率先在国内中小学领域得到普及。在中文在线及杜嘉先生的积极推动下,互联网数字阅读日益成为国内图书馆读者的重要阅读方式。未来,杜嘉先生表示将推动中文在线利用上市后强大的资本实力,更全面深入地服务于图书馆的互联网数字资源建设,使“互联网+图书馆”成为图书馆领域服务于全民阅读的最重要途径。

分论坛(一)

袁青: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中国高校数字资源采购联盟理事,湖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读者服务专业委员会主任。负责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科技情报分析,信息咨询等读者服务工作。

李泰峰:男,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总支书记,正高级高级实验师,2009年11月-2017年11月任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

2017年12月起任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总支书记。还担任四川省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川渝高校图书情报研究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应用及现代公共管理。承担多项省部级研究课题并获奖。

分论坛(二)

党跃武:男,1967年出生,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获文学学士和理学硕士学位。

1991年至今,在四川大学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情报服务、信息资源开发和大学文化建设。现任四川大学图书馆馆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四川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文献影像技术协会副理事长等职。曾任四川大学信息管理系团总支书记(1992-1996年)、四川大学信息管理系副系主任(1996-1998年)、四川大学信息与档案管理系副系主任(1998-2000年)、四川大学教务处副处长(2000-2005年)、四川大学档案馆馆长兼校史办公室主任(2005-2017年)等职。先后获得四川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成都市优秀团干部、四川省档案工作先进个人、四川省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四川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四川大学优秀教师、四川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四川省社科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励。共出版专著、教材和论文集40余部,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的《信息管理导论》被确定为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百部精品课程教材、四川省“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自2000年第一版出版以来年均发行近万册。

陈骁:男,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副研究馆员,主持图书馆日常工作,负责文献资源与特色馆藏建设,分管外事、财务、行政与专项协调工作。

兼任中国索引学会理事、中国财经教育资源共享联盟秘书长,研究方向为图书馆组织变革、经济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图书馆空间与服务设计等。

赵艳:女,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助理,副研究馆员,主管商业资源、第三方开放资源以及机构知识库的建设工作。

2006年以来负责中国科学院集团120余家研究所的数字资源集团采购工作,带领团队建立了覆盖数字资源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流程和管理平台,并长期参与国家长期保存、SCOAP3开放出版以及OA2020开放出版转换等研究及实践,是国际图联(IFLA)采访与资源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资源建设与共享专业委员会委员,IFLA国际领导人计划2016-2018年成员。

史保屹:北京恒通博联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1996年进入IT领域,曾供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Hitachi和Allot等单位,历任技术工程师、高级网络工程师、销售总监,是国内早期CCIE认证专家。有长达20年的网络经验,对网络技术、DPI、大数据、数据挖掘、云计算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从事高校信息化建设十余年,和各高校图书馆相关技术人员保持紧密联系,对图书馆电子资源优化分析有深入的了解。

郑建程:男,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馆员,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资源建设部副主任。

多年从事文献资源建设工作;2008年起参与数字文献资源长期保存的相关研究和探索;2009年共同承担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数字科技文献资源长期保存系统一期建设任务;2013年起参加“国家数字科技文献资源长期保存体系”建设。在长期保存系统建设中,主要承担保存资源规划、选择、谈判,保存权益管理、保存资源获取规范的制定和流程管理,保存资源公共服务管理,保存系统可信赖性认证等任务。

分论坛(三)

肖珑:女,研究员,研究生导师。1997-1998年曾获美国政府富布赖特项目“资深学者”支持赴美交流访学。

现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科文献中心(CASHL)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图书馆兼职导师,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项目全国文理中心副主任,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知识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图书情报工作》、《大学图书馆学报》、《情报资料工作》、《数字图书馆论坛》等期刊编委等。主要研究领域:数字资源建设,用户服务,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人文社科学科资源建设与服务,资源共建共享。 曾负责国家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相关重要研究课题,多次获国家教育部、国家科技进步奖、北京市、中国图书馆学会、北京大学、英国Emerald公司的各类学术成果奖;在多次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已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中英文论文70余篇。

张玲: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助理、馆长办公室主任,副研究馆员。

研究方向为:信息素养教育、信息服务、图书馆管理。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朱本军:现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秘书长。

研究兴趣主要在区域国别研究文献保障、数字人文及先秦战国历史地理研究。先后主持北京大学日本桐山教育基金项目“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战国地名校补及战国历史地图考绘”、北京大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重点课题“北京大学数字人文建设与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15ZD02),以及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高端智库‘一带一路’区域研究文献保障研究”(课题编号:16XCB005)。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出版图书情报学学术专著《下一代图书馆系统与服务研究》、古文献整理翻译著作《政治游说——〈战国策〉译读》等,另有历史地理学术专著《战国诸侯疆域形势图考绘(前333)》受“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正在出版审稿过程中。

分论坛(四)

黄晨:浙江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同济大学工民建专业毕业,浙江大学历史学硕士。

2009年起任浙江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兼任“高等学校中英图书国际合作数字化计划(CADAL)”项目管理中心秘书长、副主任;教育部数字图书馆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图学会数字图书馆分委会委员等。主要致力于数字图书馆规划与建设,主持和参与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软件著作权6项;发表专著两部,学术论文30余篇。

朱省红:浙江飞阅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

有20多年软件服务行业研发和市场经验,服务范围涉及金融、物流、医药等行业,专注数据服务和应用,在用户分析和产品场景设计等领域有独到见解,是资深的SaaS服务专家。近几年以跨界思维方式服务传统图书馆,将“互联网、活数据、云计算”等底层的、普适的原理和技术,应用到图书馆服务领域,带领团队构建了新一代个性化云图书馆服务平台,为传统图书馆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条崭新的信息服务途径。

邵波:管理学博士,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南京大学国家保密学院教授;

南京大学信息化与网络安全专家组成员,南京市信息安全应急专家组成员等。社会工作主要包括:东南大学兼职教授、DRAA理事、《图书情报工作》《新世纪图书馆》编委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信息安全与保密、数字图书馆技术等。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主管数字图书馆系统建设和图书资源建设工作。

罗虹荣:百度教育高校信息化建设负责人

百度教育智慧课堂高校业务负责人,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对于教育信息化2.0政策影响下的未来高校信息化建设有较多产品实践。曾经负责百度视频,百度图片,百度传课等产品的产品设计及架构工作,在互联网+教育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分论坛(五)

聂华: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198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工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获图书馆与信息科学方向理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以及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等方面的管理与研究工作。承担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向基金重点项目,数字图书馆相关国家标准制定项目,CALIS全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子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图书馆信息环境与信息架构规划与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图书馆应用系统研究与应用,数字资源建设与管理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专著一部,研究范围涉及数字图书馆建设(理念,实践,技术与应用)、图书馆系统(集成管理系统、电子资源管理系统、资源整合、资源发现与获取、移动图书馆)、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数字加工标准、数字特藏建设)、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开放期刊)等。

史小军:文学博士,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曾任暨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暨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现任暨南大学图书馆馆长,广东图书馆学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金瓶梅》研究会副会长。出版论著两部,策划编辑书籍百余种,在古典文学及图书情报研究等方面发表论文五十多篇。在图书馆管理及特色资源建设方面多次接受《图书馆报》《e线图情》等媒体采访。倡导筹建“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受到《人民日报》《南洋商报》等海内外媒体广泛关注。

王先安:男,历史文献学硕士。

北京美斯齐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数字资源在线平台研发主要负责人。先后参与“《云南通志馆征集各县资料》暨各县《地志资料》整理与研究”中的《云南永北地志资料》校注工作,四川省10余万册民国文献著录整理,云南省第三期、第四期古籍及拓片数字化,滇西各地伊斯兰古籍数字化,昆明方志馆民国文献数字化工作。参与开发古籍数字资源发布、共享及研究平台,即美斯齐古籍特色数字资源在线分享系统(MSQ online system),实现古籍在线分享、交流及研究。

分论坛(六)

沈杰:杭州联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从事图书馆自助服务领域工作13年,主导研发的基于二代身份证的自助打印复印系统获浙江省科技厅科技创新奖,带领研发的联创校园自助打印复印系统、研修间管理系统、IC空间管理系统、智慧图书馆平台软件、电子阅览室等拥有国内500多所高校用户,特别是在图书馆空间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主论坛(二)

王峰:同方知网高等教育分公司总经理

负责全国高校、中科院所的资源合作、产品规划、市场宣传、产品销售等工作。组织策划了cnki机构知识库、数字资源使用分析系统、研究生培养协同创新平台、数字创客空间、创业学苑、就业学苑、智库建设整体解决方案等产品的设计规划以及实施。